早在2011年,就有人注意到,刘雯早在走红初期就能说的一口简单而流利的英语,尽管带有口音,但落落大方的态度,让很多人为之惊艳。
然而,在这一口流利英语和足以撑起国际秀场的“气场”的背后,却是刘雯付出的卓绝的努力。
17岁时,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刘雯第一次参加了新丝路模特大赛,虽然她并没有获得冠军,但还是凭借着一纸合约开始“北漂”,尝遍了酸甜苦辣。
据说,早期刘雯由于没有后台,每个月只能走少数几个秀,甚至还不得不去《嘉人》杂志社做女演员的替身模特。当时那名女演员弄坏了杂志社给的品牌衣服,反而赖在刘雯身上。
幸好当时勤奋努力的刘雯已经给《嘉人》杂志副主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名副主编自己掏钱赔偿了衣服超模刘雯资料,并把刘雯留了下来。
在慢慢开始靠给杂志拍摄积累人气和工作机会的同时,刘雯也开始往自己身上下“狠功夫”:据她后来回忆,她买了超过2000本国际时尚杂志,研究那些国际名模们如何摆姿势,做表情,并运用到工作之中。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6年,一名国际时尚大师来“嘉人”杂志拍摄一套图,刘雯先是阴差阳错顶替了原本内定的某位大牌模特,之后又被这名大师一眼相中,决定让她成为自己的专属模特。
在国内慢慢打响知名度的刘雯超模刘雯资料,并没有止步于自己的前辈们那样地步的成就。相反的,她决定走向国际舞台。
于是在那一年的寒冬中,刘雯敲开了一扇扇欧洲模特公司的大门,用仅仅只会几个单词,甚至不如高中生的英语和一些肢体动作,换取工作人员一声冷漠的“5分钟”,和在冰冷的地板上光着双脚走几个来回的机会。
就这样,刘雯一步步地,从光着脚丫、无人问津的小模特,一步步成长为如今可以自信背负着维密秀的“翅膀”,笑傲T台的国际超模。
在今年上海举行的维密秀上,刘雯“首次披挂大翅膀”(后来官方辟谣出来告诉大家是第二次)不仅在开场前就被封为“五大看点”之一,之后台上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
她一举拿下六大主题的代表look之一,又一次刷新了国人模特在维密秀场上的最高待遇。
她也向当初那名留下她的副主编证明了,他当初出于惜才的举动,造就了如今一个中国在时尚界无往而不利的名片。
其实,纵观刘雯过去十二年的从业生涯,就不难发现从她的背景以及经历来看,她并没有多少时间来学习英语;她自己也曾承认,刚到美国时,她因为说不好英语而自卑过。
她自述当时为了学英语,一个人带上三样东西:地图,一支笔,一个本子。买一张地铁票,一圈一圈地坐。每到一站,就仔细听站名、记住它的英文。
在家里,刘文最喜欢看的美剧是《绯闻女孩》,并且出门时逮住机会就跟老外交流,完全不会因为自己口语不好,听不懂超过三句的英语而退却。
就这样,刘雯不仅最终成功克服了语言关,更养成了如今在T台和镜头前大方沉稳的气度。
再来看近期的采访视频 STYLE with Liu Wen,就会发现刘雯的英语随着她不断地练习变得更好,变得更加“能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十分易于理解,不会踩中中国人惯有的哑巴英语在口语上的各种“雷区”。
网络上随便一搜,就可以搜到各种各样夸刘雯英语说得好的评论,甚至还有英文专业的学生的评论:
当然,在刘雯身上,女生还可以学习她的穿搭与气质养成,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她对学习英语的明确态度:肯学,肯练,肯说。
好的口语不像背单词一样可以独辟蹊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踏踏实实的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并且敢于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