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莲,这个曾经把章子怡带向国际时尚世界的初代美妆顶流,就要关闭国内专柜了。
无数人回忆自己买到的第一支眼线笔、睫毛膏,就是这个曾以为和香奈儿一样高档的开架品牌美宝莲。
单价百来块的化妆品当初能跟奢牌香奈儿站得一样高,倒也并非越级碰瓷。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出睫毛膏品类的元老级美妆品牌,早些年美宝莲在中国投放的广告,质感可不是一般的高。
当年给美宝莲拍过广告的女星们,不单纯是扮演时尚女郎,更代表着新千年以来大众对女性的认知与理想。
随着时间推移,美宝莲广告里的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展示的女性力量也在不断变化。
今天就来聊聊历代美宝莲小姐。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美宝莲登陆中国,准备找一位内地女艺人打开市场。
此时章子怡刚凭借《我的父亲母亲》拿了百花影后。《卧虎藏龙》上映,她又被提名金鸡金马金像奖。
美宝莲需要符合品牌形象的实力女星,章子怡则需要用商务代言来证明自己的国际认可度。
2001年,章子怡就成了第一个登上美宝莲时尚大片的亚洲人。
当时没见过那个国产品牌把化妆品放在大街上拍摄,而美宝莲,恰恰填补了外景拍摄这个空白。
无论是睫毛膏、粉底液还是防晒霜,章子怡都站在人来人往的金融大街上。
拍防晒广告,她戴着墨镜站在太阳底下,反光的银色大镜片能显示出阳光有多辣。
马尾梳得紧贴头皮,踩着恨天高也能稳稳走路,系上腰带的摩登裙装优雅又干练。
拍口红广告,章子怡不是挥手关上标志性的黄色的士车门,就是抱着文件夹奔走在纽约车水马龙的街道上。
对,不是在光线充足的化妆镜前化妆,而是在通勤路上随手掏出口红补妆。
还能在用玻璃墙铸成的高级写字楼下悠然停车,从车天窗探出身来俯瞰街道。
除了广告女郎本人,配角也是美宝莲广告至关重要的一环。
来往路人的存在加深了都市的繁华感,更突出了画着美宝莲全妆的章子怡有多么显眼时髦。
每个广告的最后都会配上模特自信大方的露齿笑,这更能证明美宝莲让人拥有不退缩、不怯场的光彩力量。
对比同时期其他化妆品广告,要么表现化妆品工厂如何高级豪华,要么就是用了化妆品的女人有多么雍容典雅。
拍来拍去,品牌方锁定的受众不过是裹着头巾,有大把空闲时间为自己梳妆打扮的贵妇们。
而以章子怡为代表的美宝莲女郎,过马路时补口红、穿着高跟鞋涂防晒,写字楼下抹睫毛膏。
时不时还在时代广场上来一段霹雳娇娃式的紧张冒险。
看完广告,大家不一定记得防晒霜的具体数值,睫毛膏是怎么刷到模特的眼睛上。
但一定会记得模特用了美宝莲之后阔步走在大街上的自信模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后城镇人口占比逐年走高。
大家对民营企业、城镇生活充满了未知与向往。
新世纪的美宝莲广告只有30秒,拍来拍去就是那几个要素:
时代广场的街景、数不清层高的玻璃墙写字楼、脚踩高跟鞋身着小西装的摩登女郎、中英夹杂的解说旁白:
这些要素恰恰组成了千禧年间中国女孩对大城市女白领生活的幻想。
这幻想里有高楼林立的商圈广场,有招手即来的黄色轿车,有提着公文包打电话的路人。
当然还有戴墨镜穿西装,手包里装着手机和化妆品,穿梭在写字楼间的自己。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00s时代,美宝莲是中国彩妆第一品牌。
美宝莲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擅长创造某一种形象作为女性的幻想投射。
2005年,美宝莲继续挖掘广告女郎,找到平面模特出身的米兰达可儿作为合作对象。
在那一次广告拍摄中,米兰达可儿对着镜头摆出这样那样的造型,或青春活泼、或成熟性感、或单纯可爱。
百变的姿势、充满故事感的镜头、自信大方的表情塑造,打破了当时欧美模特圈对甜妹脸米兰达的刻板印象。
也为已经在大城市打拼了一阵的白领女性拓展了更百变的女性形象。
此后还有中国超模、国民主持人接代言拍广告,美宝莲借这些女郎宣传的依然是“美来自美宝莲”这套口号。
时间来到2013年,美宝莲为吴莫愁拍摄了指甲油广告。
有人说这广告拍的不够美观,过于奇形怪状。美宝莲请了吴莫愁,是对品牌价值的一次损伤。
以前我写过男星代言美妆,化的妆既不美观又不能展现产品质量。
但这次我倒是很喜欢吴莫愁这个眼花缭乱的广告。
美甲展示,有;配套造型,有;鬼马效果,有;个性表达,有。
美丑是主观的东西,但这套广告所传递的观感是符合产品和品牌定位的:
拥有美宝莲,你可以不受限制地成为任何人。
互联网时代继续前进,电视节目之间那点万人嫌的可怜时间,已经不足让美宝莲女郎的版图继续扩张。
美宝莲开始把镜头转向平凡生活中的女孩们。
2011年美宝莲睫毛膏怎么样,还没有可供网民投放自制视频的成熟平台,网络红人这个概念伴随博客的普及露出头角。
彼时中国网络上正有两个爱打扮、爱分享的姐妹花,也就是拥有3000万点击量、20万粉丝的初代网红呛口小辣椒。
美宝莲邀请一部广告都没拍过的草根红人呛口小辣椒去了时装秀,还给她们拍了新品bb霜的广告。
不是那种需要不断修改方案以达到客户期望值的“恰饭”小视频。
而是官方为她们定制的,和章子怡、米兰达一个待遇的30秒电视宣传片。
作为初代网红,她们没有经纪公司,穿搭单品大多也是从某宝淘来的,甚至走红时还没有大学毕业。
关于她们代言bb霜的帖子,在论坛上被讨论了几千条。
无论评价好坏,品牌方此番操作都预示着一种新的广告方式:
美宝莲女孩的选拔,从高高在上的娱乐圈渐渐贴向普通人生活着的地面。
2013年,美宝莲发起了睫毛膏单品接力活动。
大致意思就是,你在微博词条下发布自己使用美宝莲睫毛膏的照片,然后圈出一个好友完成和你一样的任务。
官方会挑出几个妆面最好的用户,以“美宝莲达人”的身份和超模一起登上网站的宣传页面。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海报里的美宝莲女孩。
此外,美宝莲还是最早一批在广告里教大家如何上妆的品牌之一。
2015年,GIGI拍了芭比大眼睫毛膏广告,品牌方在中国互联网上投放了z字形涂睫毛的教程。
这个手法的创始人已经遥不可考,但在官方平台下发布化妆品的详细上脸教程,美宝莲确实是最早的一批。
教女孩们涂睫毛膏的视频投放在美宝莲每一家专柜的屏幕上,打破了化妆品的神秘形象,让化妆小白不再因为不懂化妆品而畏惧化妆。
还是2015年,美宝莲把拍摄现场搬到了草莓音乐节现场。
打扮清凉亮眼、容貌各异的音乐节女孩们,就地成为新一代美宝莲女郎。
T恤、短裤,露肩、露腹。她们穿的不是初代女郎身上的奢牌套装,而是格子铺里老板娘们人手一件的爆款单品。
你可能叫不上这些女郎的名字,但你一定在生活中见过这样青春洋溢、追求潮流的个性女孩们。
新千年国际大牌、维密超模为女孩们造的都市梦,在新一代女郎的广告中实现并拓展了。
2016年,美宝莲顺势做出MAKE IT 全球广告,把“美来自美宝莲”的口号换成“美梦成真”。
这支突破了黄金30秒的长视频,全英文旁白,启用的全都是外国超模,但却意外地在中国火了,以英文配音的方式。
更多人看到了在街道、在秀场、在大桥、在地铁站的女孩。
她们拉小提琴、健身、骑摩托,涂着棕色或黑色的唇膏,穿着去性别化的服装。
念到MAKE IT 这句口号时,既是英语口语的练习,也是传输至大脑的一种意念:
要做美宝莲广告中靠自己的能力实现梦想的IT女孩。
以读旁白的方式鼓励大众参与广告片的制作,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跨界宣传。
广告里的美宝莲V5口红,发布几小时内就销量破万,那些不日常的颜色也被一抢而空。
2015-2019年,美宝莲在中国彩妆届占有最大的市场,和草根式铺展开的美宝莲女郎不无关系。
美宝莲掀起了普通女孩追求个性自我,不被任何一种审美绑架的浪潮。
这是美宝莲最后一次帮普通女孩圆梦,也是最后一次全民范围内的成功营销。
流量时代开启后,美宝莲尝试邀请粉丝众多的男女明星们为其代言。
前面所说的吴莫愁是早期为数不多的正确案例之一。
2017年前后,美宝莲请了陈伟霆、林允、、白宇、华晨宇等明星为其代言。
所拍摄的广告片失去了早先为女孩造梦、圆梦的介质。
背景板也从T台秀场、高楼大厦、热闹的生活场景,变成样板间、化妆室。
总之现在的广告,就是明星手持产品,刷脸带动消费:
粉丝使劲冲销量,普通人爱买不买。
美宝莲广告的主角们,从千挑万选的超模巨星,到普通女孩自己,再回到所谓的顶流明星。
其实鼓励女性、传递个性,本质还是让大家记住在时代广场叱咤风云的美宝莲品牌。
只不过一开始还会附赠一个热血饱满的情绪价值,现在简单粗暴,懒得为产品蒙一层梦想的衣裳罢了。
这次美宝莲被撤柜,倒也不值得惋惜。
毕竟除了明星粉丝,普罗大众对美宝莲的印象就是流通了十来年的老三样:睫毛膏、遮瑕棒、卸妆油。
这些产品不去专柜也能买到。
然而美宝莲为中国女孩制造的那一场都市丽人的梦,连带着当年能跟香奈儿比肩的高级审美美宝莲睫毛膏怎么样,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