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18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包括: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政策发布后,各地各校陆续出台实施细则,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孩子原本上课外补习班的时间开始被解放出来,作业精简了,考试次数少了,“唯分数论”即将成为历史,竞争的姿态被逐渐弱化……一切要么在变化,要么在谋求改变,遵循的是不变的、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之路。
在秋季开学季到来之际,本期专题收集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教育学专家、中小学校长、家长、孩子、校外培训机构……以探索在不同人群眼中“双减”的样子,以及在它落地之后切身感受到的“变”与“不变”。
我们期待此次减负行动与以往不同。大门已被推开,门后即是一条让孩子们更加阳光健康的成长道路。
“双减”政策落地!“变”与“不变”系列报道③
“双减”后,老师该如何布置作业?
@文/本刊记者 刘善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坚持从严治理的原则,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划出了明确的红线。一些一线城市,将如何就学生作业作出改革,做到减量不减质,量少效高?《中国青年》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多年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胡志桥。
“日常作业”不是“日常考试”
《中国青年》:落实“双减”进程中,对学生作业应怎样认知才是合理的?
胡志桥:落实“双减”工作,应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作业应发挥好作为实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达到《意见》提出的压减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中国青年》: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角度分析,您怎么看之前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
胡志桥:在“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布置作业犯法吗,一些学校将考试的功能和要求延伸到日常作业领域,作业布置直接与考试科目挂钩,在作业内容上过于重视考试科目而忽视音体美科目,过于重视录取权重大的理科而忽视人文学科,过于重视知识点的巩固而忽视高阶思维训练,过于重视解题答题的熟练而忽视学科方法的提炼,过于重视纸笔作业而忽视实验、劳动等实践性作业。这些都是 “唯分数论”的表现,其直接后果是作业功能严重异化,“日常作业”沦为“日常考试”,作业效果“见分不见人”。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最常见也占用学生相当长时间的重要环节,亟待回归育人的基本定位。
体现核心素养,强调内容融合
《中国青年》:作业的使命需要回归,您对此怎么看?
胡志桥:作业要符合课程要求。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不同的课程内容承载不同的育人使命,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来完善作业内容。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非毕业年级要认真梳理和解决考试科目和所谓的“主科”作业量过多的倾向,尤其要大力压缩效率低下的机械训练、重复训练的纸笔作业,将被挤压的时间还给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作业,学校要重视以审美、锻炼、操作、体验、探究等为特征的作业内容设计,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青年》:主科作业量减少后,怎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胡志桥:作业要体现核心素养。作业的内容要减少以记忆为目的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作业布置,突出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减少以熟练度为目的的机械训练作业,突出作业的情境设计,体现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尤其要重视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全学段全学科的作业内容都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充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接受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
作业要强调内容融合。要认真研究教材设计的理念,依托学科大概念和教学单元的主题和任务群,实现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内容的融合,将体现认知思辨的课内学习和以突出应用实践为导向的作业内容结合起来,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德性养成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在作业内容上以课后作业设计为载体,通过学校的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专题教育、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中国青年》:在管理层面,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作出怎样的改变?
胡志桥:需要严控作业容量。坚持“学教评一致性”原则,将作业设计纳入整体教学设计和备课环节。要依据课程标准,以促进学习为指向,准确把握目标定位。教师的备课环节应该整体包含目标叙写、任务分析、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课型选择、教学过程(情境与师生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环节,尤其要将课后作业设计作为整体教学设计的必备环节,整体把握学习进度,整体把握学习难度,整体把握学习容量,整体把握学习时长,坚持课内为主、课后补充的原则,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和孤立性,严格控制和压缩作业的容量和时长,确保课内课后学习的统一。
胡志桥在为学生授课
倒逼教师改进教学
《中国青年》:这需要教师作出怎样的改变?
胡志桥:要倡导教师自主设计作业。当前,市面上各种教辅鱼目混珠,各种低质教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课堂,一些教师“图方便”,将教辅当作练习作业加以布置,一些学科为了所谓的“巩固学习效果”,还通过自主选择或家委会推荐,让学生购买几种教辅资料。这都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对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努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要严控教辅进入学校,对进入课堂的教辅要采用“备案登记制”,严格总量控制、难度控制。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倡导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自主设计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要求不一致的作业,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一定要教师自己先做,将作业的难度和容量控制在教师的自主设计环节,通过自主设计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中国青年》:主科作业减量后,作业的类型会不会多些?
胡志桥:应创新作业类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布置作业犯法吗,学校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长,将作业布置和课堂教学连贯考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布置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同步作业、周末作业、单元作业和假期作业等不同时间类型的作业。学校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发展和个性学习的需求。减轻学生负担,重点是控制书面作业的布置,加大对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学校应将实践性作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让作业真正回归到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道路上。
《中国青年》:教师批改作业,要作出怎样的改变?
胡志桥:有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习惯性用红笔批示“对、错、优、良、差” 或“√、×、?、……”等一系列符号,以示简明扼要,有的老师直接按照回答的准确率标明实际得分,有的老师在作业批改中给出“你怎么这么笨、老师不是强调了很多次吗、这么简单的作业也做不会、你的字怎么这么潦草、你的作业总是交得拖拖拉拉、请将你做错的习题回家抄写三遍”等详细的批示语,还有老师将作业批改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甚至家长。凡此种种表现,背后反映的实质就是变相地对学生做出鉴定性结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其发展会有阶段性差异和个体差异,表现在作业完成上会有快慢的差异、准确率的差异,如果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常态性作业被赋予了区分鉴别的功能,其实质是一场灾难,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焦虑,也会不自觉地促使老师不断在学生作业布置上加量加码。因此,要强调作业的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作业,发挥作业评价的改进功能。应该尊重学生在完成作业质量上的差异性,绝不可夹带情绪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更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