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孙子朱允炆做太子而不是第四子朱棣,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偏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任性,为何这么说呢?我继续为你深入分析。
一、立太子经过
朱元璋在称帝以后,就立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并且在称帝之前其实已经确定好朱标成为太子的事实。还在朱元璋跟陈友谅作战之时,就已经找名师宋濂对朱标进行教育,为的就是将来的江山继承者能有文化,不要再像自己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
朱标仁义敦厚、重情重义,尊师重道,即使后来老师宋濂因为孙子宋慎参与胡惟庸一案被牵连,朱标也想尽一切办法找父亲求情,希望父亲放过宋濂一马。
就是这样的一位太子,在诸王中也很有威望,大家对他当太子并没有什么异议,不管是继承的制度合理性,还是综合能力,一切没什么缺陷。唯一糟糕的就是,朱标后来因病去世,让太子一位暂时空缺。
朱元璋对朱标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可以说悲痛欲绝。但是悲伤归悲伤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国家大事还得继续处理,太子一位也得再立,不能搁置耽误国家稳定团结。
可是究竟立谁为太子呢?排行第四的朱棣在朱标去世之后就成为家中长子,因为朱标的两个兄弟老二老三也一样英年早逝。
按理来说继承人毫无疑问就应该是朱棣,朱棣其人有勇有谋,能力在线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完全肩负得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可是朱元璋偏偏不选朱棣,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朱棣不是嫡出。
其实这个理由纯粹就是无稽之谈,古代继承制度说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今满足后者,为何不能立朱棣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朱元璋偏爱朱标,以至于爱屋及乌,想让朱标儿子朱允炆担任太子。
但是麻烦事情又来了,他才刚说朱棣不是嫡出,如今朱允炆一样不是嫡出,并非朱标正妻太子妃所生,而是其余妃子,这就尴尬了。朱元璋怎么样才能自圆其说呢?
朱元璋接下来做了一件掩耳盗铃的事情,就是将朱允炆的母亲升级封为太子妃,这样一来朱允炆就成为嫡长孙了,在制度上说得过去。可是大家都不傻,朱元璋的做法人尽皆知,谁看不出来他的任性,并且历史上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在儿子在世的情况下选择孙子做太子的,朱元璋是唯一一个。
选择朱允炆做太子之后,朱元璋又觉得朱允炆能力一般,担心他管不住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于是朱元璋继续为了扫除障碍残杀大臣。
可惜再怎么做,最终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还是被朱棣抢走了,毕竟能力在那里摆着,哪需要这么多复杂的套路。
二、为何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做太子
经过上述整个立太子过程的描述,现在再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显得简单很多,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偏爱朱标
朱元璋在朱标身上投入过多精力,如今朱标去世,但是朱标的影子一直伴随朱元璋左右,朱元璋想找一个人来给自己心理慰藉,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最合适,因为朱允炆在性格上很多地方继承了父亲朱标,同样也是仁义善良、敦厚老实。
这在朱元璋眼里,就是最好的继承皇位的砝码,朱元璋只需要有一个人像朱标即可,如果朱棣与朱标性格相似,朱元璋也会选择朱棣,可惜朱棣与朱标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让朱元璋不喜欢。
就是因为偏爱,朱元璋才任性,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达到自己目的,哪怕不惜牺牲很多开国功臣的性命,依旧在所不辞。
2、朱棣身份尴尬
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的嫡系儿子,所以朱元璋更加想让嫡系继承,因此朱棣很无奈错失良机,后来朱棣称帝还伪装自己是马皇后儿子,这一点和朱元璋欲盖弥彰掩耳盗铃如出一辙。不过这个原因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朱元璋偏爱。
3、当时国家需要稳定
打江山需要像朱棣一样的勇猛之人,可是守护江山则需要朱标一样的仁义之人,就像朱元璋选择大臣一样,在国家统一之后,文臣李善长的在开国国公当中排名第一,武将徐达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心里想法。
打江山需要武力解决,守护江山还是以文治最好,所以朱元璋不想选择性格有些好战的朱棣。
结语
当你犯下一个错以后,你总需要继续犯错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从而越错越严重,就像有人所说的撒了一个谎就要用十个谎话来圆,其实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做太子,就是错误的开始,以至于为了欲盖弥彰,犯下更多错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虽然朱元璋一生建功无数,但是在太子选择上边,毫无疑问是其人生犯下的一个重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