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本报记者 张 健 徐文婷 □本报驻秘鲁特约记者 孟可心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来势汹汹,已将全球疫情推上新一轮高峰。与此同时,另一个危险正在成形——拉姆达()毒株。为防患于未然,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41国出现拉姆达
2020年8月,秘鲁出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拉姆达。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拉姆达添加到“待观察突变株(VOI)”名单中,这意味着它是可引起社区传播拉姆达变异毒株,或在多国发现的变异毒株。
秘鲁《公言报》8月7日疫情信息显示,秘鲁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12.4万,累计死亡达19.68万人,是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秘鲁卫生部国家卫生研究所(INS)分析今年1~6月的2579份样本后发现,秘鲁的新冠病毒变体主要是拉姆达,占到了70.3%。还有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该国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81%感染的是拉姆达。
INS流行病学家莱利·索拉警告说,秘鲁是否会发生第三波疫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索拉里敦促民众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并强调“接种疫苗后就不再需要口罩”的想法是错误的。近期,秘鲁卫生部还批准了一项计划,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三波疫情,还在各地增加病床数量及医用氧气储备等。
秘鲁邻国智利也遭到了拉姆达的入侵,感染该变种的患者占新增病例的1/3左右。目前,拉姆达已蔓延至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除南美地区外,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以色列、英国、津巴布韦和日本等国均报告了拉姆达感染病例。
五种变异株,一个比一个强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5种主要新冠变异毒株。起初,它们命名复杂,不仅难读、难记,还容易误报。经过数月斟酌,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1日宣布,按照变异株公布的先后顺序,以希腊字母顺序命名拉姆达变异毒株,简化名称的同时也避免了对最早检测或通报病毒国家的污名化和歧视。
2020年9月在英国最早被发现的变异病毒B.1.1.7被命名为阿尔法(Alpha),该变异病毒传播能力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这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也是最早以 “一己之力”影响全球疫情的突变株。在2020年5月南非采集的样品中,科学家发现了B.1.351,后被命名为贝塔(Beta),它虽然未引起大范围扩散,却是已知突变中免疫逃逸程度最高的。P.1发现于2020年11月巴西采集到的样品,后被命名为伽马(Gamma),该毒株同时存在传播速度快与免疫逃逸的风险。如今被国人熟知的德尔塔,即B.1.617.2,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样品中发现。相对之前传播最快的阿尔法,德尔塔的传播力还要高150%,此外,它还具有病毒载量高、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等特点。
与上述“前辈”相比,拉姆达更值得警惕。7月28日,日本东京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拉姆达不仅具有高度感染性,还能抵抗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导致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这两个特征使拉姆达有可能超越德尔塔成为新的“毒王”。该研究作者强调,未来拉姆达可能引发大规模疫情,人类应当做好应对准备。
若控制不住可能产生更糟糕的毒株
“新冠病毒的广泛传播,使突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毒株。
拉姆达的传播速度加快、感染人数更多,符合病毒的突变规律,其致命性是否增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杨占秋解释,新冠肺炎死亡率不仅与病毒特性有关,还受当地医疗水平影响。病毒传播能力增强,感染人数增多,尤其感染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而医疗水平低、防控不到位也会加剧病毒传播,使其进一步发生变异,导致病毒致命性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逃逸和病毒突变无关,有些病毒即使没有突变,也具有免疫逃逸作用。拉姆达免疫逃逸强,说明它更有可能逃逸免疫细胞的识别。通过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是目前唯一的有效应对措施。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也表示,如果不能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且大部分人仍拒绝接种疫苗,可能会出现更糟糕的变体及衍生传染病。“做好自我防护就可以不打疫苗”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冠病毒短时间内不会消亡,甚至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杨占秋表示,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致命性会下降,最终可能成为像流感一样的常见病毒。也就是说,随着人群免疫力增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不发病,或症状很轻微。他强调,未来我们要像防控流感一样做好周期性防控,尤其在冬春季等病毒容易传播的季节,更要戴好口罩、少聚集、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