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亩
清华化工博士,前强生资深研发经理
致力护肤研究十五年
热爱文字的科学工作者
芭芭拉·塔奇曼在她的名篇《八月炮火》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
“英军在法国登陆的那个下午,一声夏日的惊雷在半空炸响,抬眼看有一轮血色残阳。”
这是作者在一个英国军官的回忆录中找到的真实细节,完全的非虚构写作。
图片来自:
即使所有读者都已经知道一次大战的结果,人们在读《八月炮火》的时候仍然会被塔奇曼调动情绪,她对于1914年8月战事的叙述充满悬念,让读者忘记了高中历史课本,对后来战局发展无限好奇——这正是她引人入胜之处。
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开心果房间
房间里塞满了开心果,人们在里面开心地吃。
一开始抓到的开心果都是有瓤的,吃得很开心。但是逐渐空心的越来越多,常常是抓了一把,其中大部分都是壳。
图片来自:
这就是护肤博主面临的情况。
在2014年和2015年,我写文章很快。
不管是「烟酰胺」()还是「维A醇」(),大部分的内容读者都是没有见过的。
而且那时候产品选择相关信息也很少,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读成分表。
这些行业内几乎人所共知的信息,都可以撑起一篇一篇的文章。
那时候写微信公众号,就好像坐在一个装满了开心果的房间里,抓一把过来就吃,怎么写怎么有。
图片来自:GIPHY
但是从2014年8月我开始写公众号,已经快五年了,算下来共写了约一千多篇关于护肤的文章(有一些在老公众号)。
那个装满了开心果的房间,已经渐渐地空了——不仅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对于所有的“护肤科普”类博主来说都是这样:
写什么内容,都感觉别人已经写过了,顺手在网上搜一下,都有无数资料。
知识点写完了
我师傅跟我说卸妆的正确性,一个行业真正吸引人的知识点,大概一百篇文章就写尽了。
是的。
除了前文提到的「烟酰胺」和「维A醇」,还有「果酸」()和「水杨酸」()
有「寡肽」()和「神经酰胺」()
有「透明质酸」()和「微生物提取物」()
有一系列的“抗氧化”的成分()
有清洁类的要点和清洁后的保湿注意事项(、)
等等等等……
可是,等自己写完这些,或者别人已经抢先写完了,该怎么办呢?
语出惊人
既然别人已经写了不少,而且看起来都言之凿凿,很多作者就开始“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比如下面这些我见过的的奇怪说法:
⭐「烟酰胺」很容易长毛;
⭐用「维生素C」类产品必须关灯;
⭐用护肤品刺痛是因为干燥(同款谣言还有“出油是因为干燥”“长斑是因为干燥”“长痘是因为干燥”);
⭐拍打有利于护肤品吸收;
⭐隔离霜能隔离空气中的脏东西和污染;
⭐面膜要天天敷(最好像某冰一样没事就把脸泡在面膜里);
⭐长痘是因为皮肤中有没排出的毒素(异曲同工的还有“用某产品爆痘,其实是皮肤在排毒”……造谣的难点就在于逻辑自洽……);
⭐同一个护肤品用久了会出现依赖性;
⭐冷热水交替洗脸可以缩毛孔(恐怕是瞧不起医美……);
⭐用防晒霜一定要卸妆;
⭐不同pH值的护肤品不能一起搭配;
⭐敏感皮要停用一切化妆品,裸脸**天(有人说28天,有人说一个月,有人说48吧,行吧,我也管不了)。
这些观点,有一些是把极端少见的情况“普遍化”(比如「烟酰胺」和长毛),有一些是把合理的结论“扩展”到不适合的领域(比如「维生素C」只是怕紫外线,和家庭照明灯光完全无关)。
还有一些“测评”类文章,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法规允许的极少量「铬」变成“违规重金属”();或者在没有重复送检确认的情况下认定产品菌检不合格——简单概括,就是要不顾正确性的反常规卸妆的正确性,比如“把知名产品找到污点”,这样就可以获得吸引大量的关注,拥有更多“10w+”。
这些乱象,实际上已经扰乱了读者的判断。
内容创造的出路
如果不去编造内容,未来该怎么写东西呢?
回到文章开头的芭芭拉·塔奇曼。
《八月炮火》本来写的是欧洲历史,普利策奖有明文规定不得颁发给这类“和美国无关的历史写作”的作品,然而评奖委员会硬生生创造出一个“非虚构写作”的名目,颁奖给塔奇曼。
她怎样在这个人人知道结果的主题中找到线索的呢?
塔奇曼说秘诀在于“深爱你需要撰写的主题”。
如果你读过塔奇曼为《八月炮火》准备的文献,你会惊讶于其丰富程度——在大量的阅读和研究之后,她找到了洞察——这才是写作的关键。
知识可以穷尽,但是带着智慧的洞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努力去找。
叔
说
:
护肤的主题我写了五年。
在第一年就有人告诉我,你很快就会写不出来了。
等我写到第三年,就没有人这样说了。
我现在仍然能每周写两三千字的三到四篇大文章(发表在@基础颜究),一篇周末“跑题文”。
以及每周五篇一千字左右的小文章(发表在@三亩叔),小日更。
没有什么,只是因为热爱。
热爱中文,也热爱护肤品分析。